銀髮族飲食怎麼吃?足夠熱量比蛋白質還重要!
為長輩備餐傷腦筋?常常發現因為準備食物不易,或是因牙口不好、活動不便(臥床或是坐輪椅)、食慾衰退等原因造成營養不足,進而導致肌少症及衰弱症(體重不明降低、莫名疲倦)的發生。
老年人應該怎麼吃才能維持體力及營養?足夠熱量+足夠蛋白質
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和狀況其實都可以通過良好的營養來預防、調節或改善。以下彙整營養指南,輕鬆掌握長輩健康飲食重點!
老年人營養重點:
1.足夠熱量(營養密度高):
隨著老化食慾衰退,造成老年人常常進食不足,容易使代謝降低,進而對健康產生不可逆的危害,所以依食物六大類應足量攝取足夠的份量。(可參考國健署 老人營養指南)
依台灣飲食指南建議老年人熱量攝取:每公斤25-30卡。(舉例:60kg建議攝取1500-1800大卡)
2.足夠的優良蛋白質(富含完整必需胺基酸):
因食慾、牙齒及消化功能衰退,容易使老年人忽略蛋白質的攝取,導致肌肉量無法維持,影響免疫力外導致肌少症的發生。
依台灣飲食指南建議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:每公斤1.2-1.4克。(舉例:60kg建議攝取72-84g)
這裡教大家如何簡單估算蛋白質份量:(舉例:60kg建議攝取8份蛋白質)
除了營養重點,要怎麼去改善老年人飲食的品質呢?
1.食慾降低 >> 促進食慾的料理
由於機能退化,為了改善食慾,這裡建議分量進食,在餐中可以使用辛香料、或者是中藥材枸杞、紅棗增加料理的味道。除了三餐,增加點心的攝取,維持足夠熱量及營養。
2.牙口及消化道機能衰退 >> 改善食材種類及烹調方式
食物的烹調方式建議以蒸、煮、滷、燉為主,少煎、炸。在食材上口感較易咀嚼,減少過多油脂攝取,也較容易消化,還有可將食材食材切成條狀、片狀等等增加口感多樣性外也增加老年人進食量。
3.老年人容易缺乏特定營養素 >> 定期補充特定營養素
依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,鈣質、鎂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B群是普遍老年人攝取不足的營養素。
鈣質:增加每日乳製品的攝取,一份240ml約可攝取到250mg鈣質,是不錯的選擇。
鎂、維生素B群:未精緻的穀類、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鎂,可以將糙米、胚芽米煮粥,搭配深綠色蔬菜一同攝取。堅果可以加入果汁機打成粉與燕麥煮成粥。
維生素D:平常應注意日曬及飲食,每天日曬20分鐘,及每日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,例如:雞蛋、牛奶、木耳、鮭魚、肉類等等,保持體內有足夠維生素D,除了預防骨鬆外、也與維持免疫力有關。
這裡提供營養師建議食譜,是最易準備、也最快速補充營養的煲湯:
茶樹菇豬軟骨湯營養成分:大骨湯、豬軟骨、杏鮑菇、茶樹菇、紅枸杞
足夠熱量外,包含完整優良蛋白質3份,提供足夠蛋白質,煲湯濃厚風味可以促進食慾,且肉質軟嫩好咀嚼好吞嚥,適合長輩食用,快速補充營養。
最後營養師建議,應在日常就要關心長輩的食慾及活動量,避免熱量攝取不足造成營養不良及肌少症的發生。
參考資料:
Clegg, M.E. and Williams, E.A. (2018) Optimizing nutrition in older people. Maturitas, 112. pp. 34-38. ISSN 0378-5122
逆齡餐桌 潘文涵 陳亮恭著作 康健出版/國健署 老年人飲食指南